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文章

服装品牌的困兽之斗,为什么本土服装品牌难做?(一)

2020-09-21

标签:纺织,服装

  

近几年有不少国产鞋服品牌关店,这是品牌扩张与多重因素所产生的结果,今天布球人就带大家详解国产鞋服品牌为什么总是遗憾退场。

 

扩张带来资金链紧张

 

资金链紧张仿佛是所有国产服装品牌的共性。“付款太慢了,贷款期都要三个月以上,资金根本就动不起来,相当于用我们自己的资金,甚至有些比较大的面料供应商还被压着几千万的款项,越做越累,而外销服装品牌的货款结算时间最多一个月,这也是其最大的优势”一名服装从业者如此说道。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严重的资金链问题呢?其实很大部分原因在于本土服装品牌对国内这个大市场太过于盲目乐观了,他们认为只要生产出来就都能卖的出去,市场供需是保持平衡的,当所有人都盲目乐观生产时,造成的结果就只会是供给大于需求,不是没人要压库存就是低价抛售清库存。而这些在企业盲目扩张高歌猛进时都被掩盖了,但它就像慢性病一样,虽然不会直接致命,但慢慢的你就会体验到这种痛苦的感觉。同时繁冗复杂的供应链也是巨大的问题,由此还带来了低效能、库存预测性差,最后发现时才明白这是个大麻烦。

 

在前些年,面料采购是现货制的,要求在短时间内能赶得出来。短时间内赶出来成本便比平时高,而最主要的货能不能卖得出去则是看运气,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当然没问题,但近些年因为很多原因市场行情并不是很好甚至很糟,最后这些就都变成了库存,而我们的邻国品牌优衣库,他们采用的是订单制,布料都需要提前1个月下单,基于此目前行业内已经普遍转向了订单制。

 

虽然目前行业内已经转向订单模式,但已经堆积的库存却是得面对的现实。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年初的疫情加剧了这种问题。从行业总体表现来看,截止2020年6月30日,沪深两市(A股)纺织服装板块共177家上市公司,存货周转期232.33(天),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5.08%。同时,上半年纺织服装板块企业亏损面达24.86%,超过三分之二的纺织服装类上市公司年中收益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从部分服饰上市公司公布的半年报来看,海澜之家存货高达82.18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01.43%;森马服饰存货39.57亿元,占比为69.01%;美特斯邦威存货20.53亿,占比为37.58%。

 

纺织服装

 

难以复制的把控

 

Zara供应链的管理与优衣库对面料环节的把控,是国内服装企业的学习与模仿目标。按理来说复制好像没有什么难得,但就好像隔了座山,本土品牌就是没有办法在这一块学到“精髓”,而早期国内选择相对匮乏,拉夏贝尔和美特斯邦威凭借着设计与价格成为服装行业的“领先者”

 

但在2010年后,优衣库紧跟潮流的设计理念和快进快出的设计风格,吸引了大批的年轻人,与此相对于的本土品牌就显得稍微有点“土”了。甚至有些模仿者,盲目的扩张门店数量,单不考虑自己领域内的相关能力能否支持这样的扩张,因为能力和资源都有限,所以出去了风格和辨识度的设计,这样一些本土品牌原本的优势逐渐丧失。而当本土品牌的优势逐渐丧失的时候,优衣库依然高歌猛进,年营收早过了千亿,而其对面料环节的严格把控,成了其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虽然国内一些本土品牌对此也会有特殊的要求,但在最后的执行力上都会打折扣。

 

数据显示,在服装行业中,平均次品率为2%-3%,而优衣库要求工厂将次品率降至0.3%。通过面料研发及工艺质控,赋予品牌更多价值。“所以,从一个特定的侧面能了解到一个品牌的大致情况。”

 

推荐文章:

 

纺织厂纷纷抛售库存布却无人问津,难道库存布真的没人要?

疫情影响下,纺机行业出口同比下降,未来竞争恐更加激烈?

产销热后,80万米布被迫低价抛售!纺织老板后悔:再也不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