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问题又凸显?人力成本提升的背后是纺织面料行业的无奈
2020-11-11
标签:纺织,面料
过去一段时间纺织面料行业迎来复苏,印度订单的回流给纺织业带来了一波暖流。在这之中,有的企业利润大幅回升,但有的企业却更为雪上加霜。因为工人缺失,导致产能未能达到满负荷效果,影响订单交付;也有人力成本、原料成本突升,导致企业利润空间再次压缩。
订单暴涨的背后,用工荒再次凸显
一位纺织老板透露:“因为缺工人,导致产能未能达到满负荷效果,影响订单交付。另一家生产厂家的负责人也表示工厂于近期才开始机器满开,上月因为工人问题,一个工厂只维持8成的开工,主要原因还是技术工人的缺失。”
其实早在10月行情猛然好转之际,“用工荒”问题就开始进入纺织业内人士的视野。
10月行情突然爆发,随之而来带动了尼丝纺、春亚纺、涤塔夫为主流的秋冬羽绒服、棉服面料的订单激增,一时间市场也出现了缺货、排队等货的现象,纺织老板迎来一年中行情最好的“蜜月期”,适销产品库存急速下降,个别坯布价格也水涨船高。
行情暴涨让生产企业一改往日减产、轮休的作风,开始满负荷生产。纺织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工人来操作,可是由于前三季度行情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不少纺织老板为了削减开支,不得已执行减产放假、工资打折的操作,从而导致了工人的流失。
人力、原料成本大幅上升
纺织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优势让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纺织品出口国。但从2012年开始,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工成本逐年提高。调查显示,东南沿海地区纺织厂工人工资集中在5000-10000元,中西部地区工人工资大致在3000-6000元左右。
“5年前公司的人工成本仅占20%,现在达到了60%。”江苏励强纺织品有限公司老板吴志祥表示。此外,员工不稳定,流动加速产生额外的费用等,也是该公司面对的难题。
他认为,之所以会上涨这么多,一方面是由于通货膨胀带来的生活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是劳动人口的下降,“比如说我们纺织行业,工作内容很辛苦,80后基本慢慢退下,90后不想做,00后就别想了”。
调查发现,尽管企业老板认为纺织面料业的整体薪水已经不低,但是员工对此并不觉得很满意。
老梁从事纺织行业17年,在福建工作过9年多,在江苏待过3年,之后在广州和汕头2年,做过挡车、管理和机修,目前在浙江做织布类的工作,负责掌控2台机器。工作忙的时候,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早晚轮班制,假期少,压力不小。
他表示,最初的工资只有4000多元,现在按月算,有9000多元,“一般工人看2台机器,基本工资都是7500元,但技术好的工人能2个人看6台机器,多出7500元,老板会适量给这2人加工资。”
尽管领到手的工资越来越多,但他表示:“我做了这么多年,觉得工资没上去。工资上涨的同时,物价也在涨。”
老邓也有类似的感受,他从事纺织行业11年,目前在福建的纺织厂当落砂工,工资按计件算,保底1800元,做一两个月是6000元以上,“在纺织行业工作,工资比较稳定,只要上班就不愁没钱花,养家没问题。”
不过,他补充道:“工资虽然涨了,但物价也涨,挣得多花得也多。”
上涨的不仅仅是人力成本,还有原料的成本。
据一位负责人说,以前公司的人工成本大概在30%左右,物料成本为30%,现在人工成本超过50%,甚至达到60%,物料成本也在40%,所以现在的利润点能达到5%都很难,量比较大的还可以赚钱,提价也就难以避免。
人工成本不断提升,产品价格却提不上去,利润空间被压缩,导致纺织企业面临压力。目前来看国外转移的纺织订单能留存一些时日,但想长期留存仍困难重重。
推荐文章: